5亿只肉鸡价值高达8.8亿!育种难在哪?保种的意义又在哪?

2021-04-02 08:43:20 

人口快速增长,蛋白质缺口变大,世界对肉类需求也随之提高,加之利益的驱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盛行。然而由于一些诸如成本、利益等原因, ...

人口快速增长,蛋白质缺口变大,世界对肉类需求也随之提高,加之利益的驱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盛行。
然而由于一些诸如成本、利益等原因,国鸡种质资源的丢失一直在发生……
5亿只肉鸡价值高达8.8亿
在养鸡行业,与生长及繁殖相关的一些性状成为许多种禽养殖场选育要点,这本无可厚非。
\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处长刘丑生表示,育种工作需要筛选不同品系进行配套组合,维持很大的一个种群,需要很大的场地和成本。
资料显示,目前商业肉鸡一般是由“4系杂交”生产的。
\
图源:Poultry Times
上图显示的是不同代次雏鸡成本,据图我们可以看到,生产5亿只肉鸡,祖代种鸡的成本大约是2100万,一日龄雏鸡父母代种鸡成本约为7400万,这5亿只一日龄肉鸡本身价值将达到8.8亿 。

这个理想状态下的成本其实并不是企业必须付出的。我们应当理解企业选种时更关注生长、繁育等性状,但是控制这些性状基因在保护种源方面作用有限,更多的是商用价值。近日,农业农村部开展部署关于种质资源的普查。针对此次普查,负责人介绍说,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没有自主的资源,就没有自主的品种。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目前,许多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优异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精准鉴定挖掘不够。
简单来看,种质资源蕴含的不止是当下的商用价值,还有未来在品种选育上与他国竞争的优势。
然而,这是大型养殖企业难以预见的,更何况是中小企业、散户。因此,在各种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以及胡乱杂交导致品种退化的制约下,我国种业受限于人,没有进展。先不论我国畜牧业靠引种养活了多少企业,地方品种的变化就够发人深省。
十年间我国新认定鸡品种仅有8个
\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收录鸡地方品种115个,培育品种5个,培育配套系80个,引入品种8个,引入配套系32个。
\
2011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家禽志》中一共收录了鸡地方品种107个,培育品种4个,引入品种5个。与之相比,十年间我国总共新认定的品种有8个,培育品种1个。
\
从“各省国鸡品种数量分布图”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国鸡多分布南方地区,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地饮食习惯。
在地区分布上,云南以14个地方品种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四川省,拥有10个地方品种。
单论品种数量,我国拥有的地方品种极为丰富,但是禁不起细究。
很多品种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只有部分品种由于较为符合市场需求,在肉质、繁育性能、抗病力等方面较为突出,而被大量进行繁殖饲养,在数量方面取得绝对性优势。
这是一件好事,然而,我们必须明白,高产品种与最佳品种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从小接受“保护动物”教育的我们知道,每个生物品种都有其优缺点,低产品种很有可能在营养含量、抗病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这些基因或许在未来能挖掘出更大的培育价值。
\
往期新禽况的推文中,也时常有一些读者发表很有价值的观点。“饲养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更愿意挑选高产多产的品种,忽略了品种的多样性。这个是谁的责任?”
这是谁的责任?我觉得这很难归咎于某个人。而且,追究责任可能不是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最重要的应该是着手改变。庆幸的是,这些都已经在发生了……
“打好种业翻身仗”,这个口号应当是2021年三农行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种质资源普查已经紧锣密鼓开始进行。作为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鸡行业的种业仗也应打响!近日,新禽况也协助举办了“2021国鸡种业振兴峰会”,希望这些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详见:冰鲜上市推进,国鸡育种方向有变,但传承与创新齐头并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苏皖中
  • 分享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