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甲肝乙肝,那你听说过戊肝吗?日前,山东55岁男子杨顺才就因养猪感染戊肝病毒导致肝衰竭,曾一度生命垂危,经治疗后目前情况良好。医生表示,除了预防传播途径,保持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外,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这种病毒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全身蜡黄,眼白变成明黄色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科见到了55岁的杨顺才(化名),他躺在病床上,状态良好,但是皮肤还是肉眼可见的蜡黄色。
回想起2月初他的病情伊始,杨顺才仍然感到恐惧。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尿色如浓茶、眼白变成了明黄色……这些从未见过的症状把杨顺才一家人都吓坏了。
(病发时杨顺才的眼白变成了明黄色)
看着当时父亲难受的样子,大儿子杨德生(化名)也被吓哭了,“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时先去附近的诊所看了看,治疗两天没有效果,就转到了当地医院。”
经当地医院诊断,杨顺才感染上了一种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为了让父亲得到更好地治疗,杨德生把父亲接到了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经检查得知,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了肝衰竭的程度,胆红素将近500μmol/L(正常值1.71~21μmol/L左右),转氨酶很高,由于恶心,不能进食,营养状态也比较差,而且浑身没有力气。
(3次人工肝治疗后,情况良好,但皮肤黄染依然很明显)
“经过评估后,我们对他采取了内科综合治疗,其中包括人工肝治疗。”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中心首席专家,重症肝病科主任吕卉表示,人工肝是一种体外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人工装置,通过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液进行净化,阻止疾病进展,促进肝细胞修复。目前杨顺才已经做了3次人工肝,食欲和体力都明显改善。
(杨顺才正在进行人工肝治疗)
罪魁祸首竟然是猪
吕卉介绍,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它是由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的统称,根据病原学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人们对甲肝、乙肝认识更多,对戊型肝炎还缺乏了解,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戊肝的发病率已经连续9年超过甲肝,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怎么会和这样的病毒有所牵连?
“他家养猪,接触了感染戊肝的猪肉及排泄物都可以导致感染。”吕卉表示,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比如说饮用了被戊肝病毒污染的水、进食了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等都可发病。这些食物包括猪肉、及贝类水产品。在我国,感染4型戊肝病毒的患者较多,而4型病毒主要来源就是猪。杨顺才也说,自己养猪卫生条件肯定达不到标准,戊肝病毒很有可能是不小心接触了猪的粪便后感染的。
(吕卉跟杨顺才交代病情)
除此之外,母乳喂养、输入受感染的血液或者经过胎盘、密切接触感染戊肝病毒感染的人或动物也可能导致戊肝的传播。
让家人尽早接种疫苗
除了把猪卖掉,杨顺才还打算让家人一起接种戊肝疫苗。“以前不了解这个病,像我这种高危人群,如果尽早接种疫苗,就不会得这么严重的病。”杨顺才说。
据了解,全球每年都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其中约有330万人发病,而死亡人数竟高达33000人。“目前,戊肝的发病率也确实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吕卉说,这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肝脏,引起明显的黄疸,严重者还会导致肝衰竭,威胁生命。特别对于有慢性肝病的人、老年人、孕妇,一旦感染容易重症化导致肝衰竭。“如今大家在外就餐、点外卖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个别餐饮店的饮食卫生较为欠缺,那就增加了大家感染的几率。”
吕卉提醒,每年的3-4月是戊肝的高发期,一旦出现体力下降、食欲下降、尿色加深,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吕卉表示,戊肝导致的危害大,但有这样一种方式能够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地预防戊肝,那就是接种戊肝疫苗,戊肝疫苗适用范围广,16岁以上的人群就可接种。
特别是对于育龄期女性、中老年人、既往有慢性肝病的人员,屠宰及餐饮工作者者,畜牧养殖者,以及经常在外就餐者、集体生活者等这些高危人群来说,更是要尽早接种戊肝疫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好自身的食品及个人卫生,厨具生熟分开,防止病从口入。
杨顺才说,等到出院后,自己也会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村民们科普这个病,让大家尤其是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尽早接种疫苗,预防戊型肝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