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缺好的品种、不缺育种方案,缺的是长期坚持、缺的是匠心精神、缺的是表达环境。”2022年12月29日,由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预见2023:猪业亮见跨年分享”云论坛隆重举办。湖南天心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自冶在云论坛上作《对种猪市场变化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未来种猪会回归本质,那就是注重成本与品质,优秀的种猪永远不缺市场。

非瘟后,种猪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龚自冶介绍,2019年后生猪市场行情波动幅度显著提升;产能过剩,造成挤塌(新产能还在上马,旧产能还未完全退出);市场落后产能加速出清(规模更大、成本更高、债务更高)。
近年来,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龚自冶表示,受市场风险与资本的影响,散户从2012年占比43.9%,缩减至2021年的23.5%;大型养猪企业从2012年的8.1%增长至2021年的17.6%。“产业格局进一步演变,最终逐渐走向稳定。未来大型养殖企业占比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压缩散户的占比。”
育种方面,龚自冶表示,以前是引种+育种,但“育”一直跟不上脚步。随着国家对种业的高度重视,未来是专业育种公司+种猪企业联合育种。非瘟后,种猪市场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非瘟后种猪靠抢,二是母猪都是种猪,三是市场供应上升,四是多方布局。他认为,未来种猪会回归本质——成本与品质,优秀的种猪永远不缺市场。
天心种业已有45年历史,到2022年已有分子公司22家、养殖基地51个。龚自冶介绍,天心种业是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湖南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公司在2018年4月牵头设立湘猪科技,目前有5个专业种公猪站,存栏种公猪超1500头,年产优质种公猪精液150万剂。其经营模式是专注于父系种猪基因改良及培育,以“父系育种—公猪站—精液配送”为主生产链,以种猪培育为盈利核心,以建立公猪站为生产据点,以精液配送为覆盖手段,提供优质种猪、精液及父系配种服务。湘猪科技对未来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龚自冶透露,预计到2023年年底存栏3500头种公猪,精液销量240万份;2024年年底存栏规模4500头公猪,精液销量340万份;到2025年立志成为国内规模前三专业种公猪精液供应商,预计年底存栏规模5000头公猪,预计精液销量400万份。龚自冶还介绍了天心种业育种情况。“天心系”成活率优势显著,活仔胎平逐年提升,生长速度进展迅速。公司用可追溯的智能化育种体系,利用软件对繁殖性状、生长育肥性状、屠宰性状等进行指数设定,通过算法选定需要的值。同时,将该体系应用于选配、精液供应平台、测定、选留、技术手段、全基因育种、统一数字化育种管理平台。分布式联合育种体系方面,抓好公猪这个牛鼻子,做好父系联合育种。公司建立区域联合育种的繁育体系、专业化种公猪站生产管理系统、遗传数据溯源、实现精准选配,同时建立跨场联合遗传评估技术平台。
“体现国企担当,打造核心竞争力。”龚自冶表示,天心种业长期致力于“天心”系种猪培育规划,在国家层面,创建国内性能一流的“天心”种猪品种,助推国家种业振兴。湖南层面,牵头湖南瘦肉型猪联合育种工作,助推湖南由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集团层面,打造生猪种业高地,实现集团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天心种业层面,一是打造行业一流的种猪企业,做百年老店;二是不断提升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有目标就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龚自冶表示,公司未来有5大目标,一是打造“天心种业”、“湘猪科技”两大育种平台;二是建设2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家国家核心种公猪站、1家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场;三是牵头湖南联合育种工作;四是实现种猪销量50万头,成为中南第一、全国前三的种猪公司;五是成为国家战略种源基地。“公司拟通过5年的努力,培育综合型、高繁型、节粮型、优质肉4个具有显著特色的专门化新品系,充分利用这些优良品系降低生产成本、节约饲料用粮,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龚自冶如是说。龚自冶还介绍了“天心系”种猪繁育体系规划。公司有7200头母系核心群,60000头扩繁群,商品群330000头,父系核心群2400头,公猪站5000头,采用全基因组育种和常规育种一体化遗传评估技术,构建公猪站驱动下的分布式联合育种体系。以数据化为纽带打造从核心群到扩繁商品群的金字塔结构,并实现全程可追溯的智能化育种体系。在龚自冶看来,我国不缺好的品种、不缺育种方案,缺的是长期坚持、缺的是匠心精神、缺的是表达环境。“育种,从Xin出发,一是要从心里支持育种,舍得投入,甘于寂寞;二是在薪酬方面,对育种人有所支持;三是在芯片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促进育种工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