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链式反应”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王之娴


最近,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同名传记电影正在国内热映。影片对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如何制作、如何爆炸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呈现。


铀、钚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受中子轰击时,裂变成几个碎片,并放出两个到三个中子,这些中子再打入其他铀或钚的原子核,再引起裂变,这种连续不断的核反应叫“链式反应”。原子弹就是基于这种“链式反应”制造的。



影片中,有科学家在原子弹开发初期计算出,“链式反应”可能会持续下去,无法停止,进而燃烧大气层,毁灭全世界。


奥本海默带着这样的计算结果寻求爱因斯坦的帮助。爱因斯坦的建议他重新请科学家计算结果。好消息是,重新计算后“链式反应”导致大气层燃烧的概率接近0。


即便如此,在真正试爆的那一天,所有人依然因可能“毁灭世界”而紧张恐惧。


事实是,原子弹的开发成功了,世界并没有毁灭。


但影片并没有将原子弹的成功试爆作为讲述的终点,而是继续刻画了奥本海默在制造核武器并清晰明白它的破坏力之后,认识到这个世界将可能进入“再造一个更大的炸弹”的循环。他担心这样的循环终将真正“毁灭世界”


自然界“链式反应”没有继续下去,但人类世界的“链式反应”却难以停止。各种因素纠缠下的美国政府置他的言论不顾,继原子弹之后,又紧锣密鼓地研发了氢弹。


军备竞赛上如此,养猪业中似乎也有异曲同工的“链式反应”。


如今,猪场规模越做越大,产业链越做越长。从非洲猪瘟之后的产能扩张开始,所有人都被架上了赛道。就像一个国家造了核武器,其他国家理所当然地感到威胁。有一家企业在快速增产,其他企业也会复制它的模式。


100万头、200万头、500万头……

1亿、10亿、100亿……

规划项目产能与投资金额不断加码,资本化运作的思潮在养猪业中迅速风靡。直到产能多到爆炸,负债高到吓人,让包括自己的所有人都苦不堪言。



图片


2022-2023年,养猪行业新格局基本形成,已经成为头部的企业地位阶段性稳固。但产能就像军备,没人主动缩减,甚至还想伺机增加。竞争从表面上的规模转移到成本和产业链。10元每斤的成本自然是过高的,8元每斤似乎比较合理,但8元每斤成本赢不了竞争,还需要继续降到7元、6元。养猪价格低迷,产业链就扩张到屠宰、饲料、动保、设备。


发展没有终点,有人一直跑,其他人要一直追,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因为“优胜劣汰”是放之四海无比真实又残酷的道理。


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促进了行业的升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如今的养猪业比非洲猪瘟之前有了巨大进步。


但另一方面,这个“度”在哪里?我们养猪业应该不断地“造出更大的炸弹”吗?


电影最后的镜头,是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对话。


“当我带着这些计算来找你时,我们认为我们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摧毁整个世界。”


“实际上呢?”


“我们确实做到了。”


值得庆幸的是,至少时至今日,人类在核武器的开发和使用上达成了共识,世界并没有如奥本海默所担忧的那样因为无限度的核武器竞争而毁灭。


那么对养猪业来说,身怀“重器”的头部企业,是否也可以推进一些理性和共识呢?


点赞(0) 打赏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